首届“临港杯”国际孔雀鱼竞美大赛昨天在上海海洋国家大学科技园拉开帷幕。200多缸色彩斑斓的孔雀鱼齐聚临港,五光十色、尽显生机。
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美国、波兰、荷兰、马来西亚、泰国等近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团队参加,这也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揭牌以来举办的首次国际性水族赛事。除孔雀鱼争奇斗艳以外,还召开了水族水产的生产、科普科研与市场一体化研讨会,为孔雀鱼甚至观赏鱼的前景指明了方向。而比赛结束后的场地也将转为半永久展示厅,为上海市民提供自然类水族的科普教育活动。
孔雀鱼的得名取自于“孔雀开屏”之意,它们有着非常漂亮的尾鳍,这也成为评判鱼种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大赛根据孔雀鱼的体型、花纹、色彩等多标准对参赛鱼进行综合评定,经过长达8个小时的比拼,共评选出总冠军 1对、总亚军1对、总季军1对。大赛旨在为国内外孔雀鱼以及水族观赏鱼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推动水族、观赏鱼发展。
作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揭牌以来举办的第一次高规格的国际性水族赛事,本次赛制以沿袭至今超过70年历史的传统孔雀鱼比赛为蓝本,结合过去十年以来我国孔雀鱼高速发展的现实情况,在亚洲孔雀鱼协会指导下加入了数个此前国内外未曾加入的比赛组别。传统与现代结合、东方和西方兼容,也契合了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海纳百川的性格。
本次比赛规模属于国际一级孔雀鱼赛事的标准,本次比赛分为15个组别,分别是三角尾红单色组、三角尾竖单色组、三角尾红单色白子组、三角尾蓝单色白子组、三角尾礼服组、三角尾蛇纹组、三角尾蛇纹白子组、三角尾草尾组、三角尾草尾白子组、三角尾综合组、特殊尾型小尾组、特殊尾型大尾组、双剑组、顶剑组、底剑组。
作为承办方之一的上海特立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廖嘉申告诉记者,在我国孔雀鱼最早于19世纪末传入我国南方,由于当时国内外环境的不稳定,很快便销声匿迹了。真正的品系孔雀鱼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从日本和东南亚进入我国,实际上引种时间不过30年,并迅速成为水族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多年世界各地的学术研究,现在已经形成了多套针对世界各地区审美差异的饲养标准,以及一套世界通用的比赛标准。目前,学术界常以此作为毒理、病理或是遗传研究实验对象,为世界人民的精神健康和生理健康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据另一承办方的梦鱼国(上海)水族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陆信潔介绍,中国作为世界观赏鱼人工饲养历史最悠久的国家,首届“临港杯”孔雀鱼竞美大赛通过孔雀鱼这一国际化极强的观赏鱼品种,在国际化的和专业化的标准下进行竞美以及自然科普教育,并借助临港新片区的利好政策、上海海洋大学专业的资源链条以及上海海洋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优质平台,向世界传递出一个更加美丽、和谐、富强的中国形象。
这场大型的国际竞美大赛,承办单位的负责人是两名刚从海洋大学毕业的学生。陆信潔在毕业的时候选择了临港创业。得益于临港新片区的成立,特别是“临港50条”发布后,市场反响强烈,普遍认为政策支持力度之大,超出预期。“对我们刚毕业的创业者来说,‘临港50条’是个大利好。” 廖嘉申坦言,正是因为临港新片区的利好政策支持,以及在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海洋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帮助下,他才有机会接触到这样的国际性赛事及研讨会。同时,他的创业公司结合上海海洋大学的学科特色,结合人文、水族、水产,在利好政策支持下,通过新的模式以生产为基础、科普科研为核心,推广水族水产市场的发展。
而另一名“创业者”廖嘉申,也正是看好了临港的发展机遇,依托自己的学科背景,走上了创业之路。“孔雀鱼是我们进入水族市场的一个尝试,今后我们还将利用观赏鱼,走向世界水族市场,把中国的品牌打响。”
孔雀鱼竞美比赛闭幕后,主办方还将结合临港“两区”“两城”的发展定位,树立“创新、科技、育才、共享”的工作思路,将比赛场地转为半永久的自然类水族科普展示厅,深化推进新片区教育发展联盟,实现科创教育资源共享共建,开展海洋科普海洋科创科普月主题活动,培育海洋人才、普及海洋知识文化以及自然知识。
作者:文汇报驻临港记者祝越编辑:张懿责任编辑: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