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对付在澳大利亚泛滥的蚊子,澳大利亚政府曾向美国引入一种可以吃蚊子幼虫的鱼类。但是这种鱼类引入缺少天敌的澳洲后不但没消灭多少蚊子,反而大肆捕食本土物种,甚至有一种蛙类因此而灭亡。澳洲政府因此头疼不已,甚至在严重泛滥的昆士兰州以及南威尔士州立法禁止放养和运输这种鱼类。
究竟是什么鱼类可以让澳洲政府头疼不已?为何它是外来入侵物种?它真的可以帮忙灭蚊吗?
澳洲政府引进的是食蚊鱼,原产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瓜达鲁普河,因为以蚊子的幼虫为食而被许多国家引入作为重要的防控蚊虫措施。蚊子是一种特别让人痛恨的昆虫,因为它可以通过叮咬人类传染多种疾病。登革热、疟疾等都是通过蚊子在人群中大规模传播的。
美国政府曾在20世纪初大量繁殖来控制在全美泛滥的蚊子。而我国引入食蚊鱼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11年。为了防治肆虐的蚊子产生的传染病,台湾府从夏威夷订购了600条食蚊鱼途径日本横滨运入台湾,这批食蚊鱼只存活了126条。虽然幸存率低,但这126条食蚊鱼在台湾一站稳脚跟后就大规模繁殖,数量大大扩充。
1924年菲律宾医学科学研究所向上海赠送了一批食蚊鱼,两年后美国农业部也赠送了一批食蚊鱼。因为环境适应,赠送的食蚊鱼在上海郊区的小河、池塘大规模繁殖,50年代开始在中国南方省份推广。到了60年代的时候食蚊鱼已经在广东省成功繁殖。
蚊子有飞行能力,水生的食蚊鱼如何才能消灭它?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来了解一下蚊子的生活习性。蚊子的成虫虽然不生活在水中,但它一生中有三个形态是泡在水里。蚊子有四个形态,按从小到大分为卵、幼虫、蛹、成虫。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蚊就是蚊子的成虫。
要扑杀蚊子的话,在它前三个形态时下手最合适。因为它只能在水中活动,还没有飞行能力。也正因为如此,食蚊鱼可以大量捕食蚊子的幼虫。雌性食蚊鱼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吃掉五百只蚊子,最少的时候也不下一百只。
食蚊鱼对消灭蚊虫做过多大的贡献?1925年苏联人通过意大利引入食蚊鱼,希望借助食蚊鱼来缓解苏联境内泛滥的蚊虫灾害。引入的食蚊鱼在30年代控制住了苏联南部旅游城市索契的疟疾,这是因为疟疾主要通过蚊虫传播。为了表彰食蚊鱼对抗击疟疾疫情的重要贡献,苏联政府在索契当地为它专门塑了个铜像做纪念。
虽然名字叫食蚊鱼,但它并不是专职的蚊子杀手。这是因为它是杂食性鱼类,而且食量巨大。食蚊鱼有许多别名,比如柳条鱼、大肚魚、山坑鱼、大眼叮当、白头婆及大肚掴等。我个人认为“大肚鱼”更能反应食蚊鱼的特点,因为它实在是太喜欢吃东西了。
食蚊鱼的食量特别巨大,可以吃掉占自己体重42%-167%的食物。而且它不挑食,只要比它小的小鱼小虾它都可以吞进肚子里去,甚至比它大的鱼也会被啃上几口。食蚊鱼天性残暴,有强烈的攻击欲望。被食蚊鱼咬过的大鱼伤口会感染细菌以及真菌,没人救的话一般活不了多久。
食蚊鱼也吃蚊子的幼虫,但它其实并不喜欢吃,只是把它看做是没有食物时的备选项。这导致了一个令人尴尬现象的出现:本来是想把食蚊鱼当做蚊子的天敌引入,结果发现这个“太岁爷”不但不好好捉蚊子,反而逮着池塘里的小鱼小虾吃。在食蚊鱼的糟蹋下,很多种鱼虾的数量大大减少,它自己成为了池塘的新霸主。
食蚊鱼不仅食量大,繁殖能力也不弱。虽然食蚊鱼的身体特别小,有15-40毫米长,只有少数个体长度超过40毫米。但俗话说的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食蚊鱼的身体内有一套完善的生殖系统。和其他鱼类不一样,食蚊鱼是胎生鱼,这大大提高了食蚊鱼鱼仔的存活率。
雄性食蚊鱼的体型相比雌性要小许多,不了解食蚊鱼的人看到它们体型对比也许会把它们看成母亲和孩子。雄性食蚊鱼的臀鳍部分进化为性器官,它通过这个器官向雌性鱼输送精子。繁殖期的雌性食蚊鱼并不会向雄性食蚊鱼示好,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求偶方式。在交配之前数头雄性食蚊鱼紧跟在母食蚊鱼的背后,通过战斗的方式来选出母食蚊鱼的配偶。
食蚊鱼为求偶而发生的战斗十分惨烈,只有当追求者中的唯一胜出者产生,剩下的自行离开或者死掉才结束。这个胜出者可以完成自己的使命了。当然,别以为成功交配的雄性食蚊鱼就安全了,雌性食蚊鱼在怀孕时特别需要食物。它们会在没有食物的时候像黑寡妇蜘蛛一样把自己的配偶吃了。没有了配偶,雌性食蚊鱼也能生育。这是因为雌性食蚊鱼会把雄鱼的精子保存在体内,等需要时再拿出来用。
完成交配的雌性食蚊鱼会把体内孵化好的幼崽从性器官中生出来,一次可以产出30-50条小鱼。而雌性食蚊鱼一辈子可以繁殖3-7次,产出90-350条小鱼。正因为繁殖量大,雌性食蚊鱼不会爱惜自己的幼崽,会在极度饥饿的时候食用自己的幼崽充饥。连自己的幼崽都不懂得爱惜,自然是不懂得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命。
食蚊鱼除了食量大,繁殖能力强以外,还有一个令人惊叹的能力。那就是环境适应能力极佳。食蚊鱼的原产地位于亚热带,然而除了北半球偏北的部分,都有这种鱼的分布。食蚊鱼可以通过调整在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脂肪含量来保证自己幸存下来,在纬度偏北或者寒冷的季节食蚊鱼体脂率会高一些;而在纬度偏南或者温暖的季节食蚊鱼的体脂率会低一些。食蚊鱼的环境适应力有多强可见一斑。
除了环境适应性极好,食蚊鱼也能在一些重污染的池塘以及湖泊生存下来。食蚊鱼能在一般鱼类生存不了的强酸强碱以及几乎无氧的水体生存,也能在3%浓度的盐水中生存。
正因为食蚊鱼的强攻击性、大食量、强繁殖性以及恐怖的环境适应能力,外加人工引入的原因,被多国认定为外来入侵物种。
俗话说的好“请神容易送神难”。为了对付泛滥蚊虫引进食蚊鱼,等它站稳脚跟并造成严重的破坏了才想到如何处理已经太晚了。受食蚊鱼折磨得不轻的澳大利亚人想到了许多对付它的办法,比如把它栖息的池塘水抽干、往水体里投放杀虫药等等。但这样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阴招,效果也不大。
既然无法下药毒死它们,那么把它们吃了总行了吧?很抱歉,食蚊鱼体型又小刺又多,根本做不了食用鱼。食蚊鱼虽然食量特别大,但因为消化器官的原因,很多食物被粗略消化后直接排出体内,没有转化成脂肪。拿它做观赏鱼吧,想想它做的那些孽,也没有心情观赏了。
更讽刺的是,虽然叫食蚊鱼,但是有了其他猎物食蚊鱼就不愿意捕食蚊子幼虫了。引入食蚊鱼的澳大利亚人发现食蚊鱼捕食蚊子的数量相比本土鱼类低了许多。完全可以说,全球大规模引入食蚊鱼是一个特别严重的失策。
从食蚊鱼的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引入外来物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做任何用途的外来物种引入都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