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斑猫大全网

寿山石工艺与雕刻大师:你不可错过的知识

08-12

寿山石工艺与雕刻大师:你不可错过的知识

在当今快速消费的时代,传统工艺的缓慢节奏,似乎两样格格不入。慢下脚步,细细品尝这其中的韵味,不禁让人驻足感叹。

传统工艺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也算是中华的瑰宝。在文明传播的过程当中,理应被传播,值得被记忆!

现在一直讲创新,似乎传统的东西就是过时的,寿山石雕工艺也一直在创新,一直在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可是笔者认为离开传统,远离传统的工艺都不算创新,只是自娱自乐的哗众取宠。

寿山石雕技法丰富多样,精湛圆熟,又在发展过程中广纳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其技法主要包括圆雕、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寿山石雕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品类。

寿山石雕的社会影响面极广,具有“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的艺术魅力,深受国内外鉴赏家与收藏家的好评。寿山石雕在中国传统玉石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寿山石雕刻品已成为高雅、精美、凝重和睿智的象征。寿山石雕追求既雕既琢的艺术效果,提倡返璞归真,故以“相石”为重要环节,讲究利用石形石色,巧施技艺,以达到“天工合一”的境界。

在历史上,寿山石雕艺术分成东门和西门两大流派,据史料记载,到了清朝同治年间,潘玉茂、林谦培继承杨玉璇、周尚均的雕刻手法,各自发展形成了东门、西门两大艺术流派。潘玉茂、林谦培的传人林元珠、林文宝、郑仁蛟、林清卿、黄恒颂、林友清等都继承发展了寿山石雕艺术。

林文宝创作的各种印钮千姿百态,自成风格;郑仁蛟吸收其它雕刻的长处,使圆雕人物动物别具一格;林清卿独僻溪径,将中国画融入薄意雕刻,精妙绝伦。总的来说,东门派艺人讲求造型伟岸,善取巧色,刀法矫健,作品玲珑剔透,精巧华丽,雅俗共赏;西门派艺人善于因材施艺,巧掩瑕疵,刀法圆顺,追求传神意韵,作品造型饱含古朴,给人以品味交流的空间。

下面整理一些让人记忆深刻,又对寿山石雕技艺有深刻影响的作品:

1,杨玉璇,又名玉祥、玑。明末清初福建漳浦县人。明末清初的时候,杨玉璇的寿山石雕已经远近闻名,官员、富绅争相收藏。有的还被作为贡品进贡朝廷。代表作“玉璇”款寿山石雕罗汉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2,周尚均,名彬,清康熙时福建漳州人,擅长印钮雕刻,其钮作品极具装饰味,兼具华茂,被称为“尚均钮”,名重一时,与同时期的杨玉璇可称为双峰并峻的印钮雕刻大师。其中不少优秀作品多为清宫所收藏,对印纽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堪称寿山石雕刻的一代宗匠。

3,潘玉茂,清代同治、光绪间福建寿山石雕名艺人。小名和尚。福建侯官县人。善刻印纽。在继续杨璇、周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和弟弟潘玉进、潘玉林、潘玉泉,共同创立了寿山石雕“西门流派”的艺术风格,被尊为西门派鼻祖。西门派主要分布在福州西门总督后一带,以刻制图章为主。潘玉茂喜作深刀雕刻,刀法简练,以尖、圆、推、半圆推刀综合运用,线条垂直匀称,宁静端庄。擅雕印纽、博古、薄意及开丝、雕边等,均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4,林谦培,清代同治、光绪间福建寿山石雕艺人。字继梅。福建侯官县人。擅雕刻印纽、博古及圆雕人物,海兽尤为专长。喜以神话、仙佛作题材,具北魏遗风。人物体型微胖,头大身短,衣褶流畅简练,饰以线刻锦纹,须发开丝染墨,画眉点睛,刀路清晰,卷曲纹理,有条不紊,备极传神。在继承杨璇、周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和弟子林元珠开创了寿山石雕“东门流派”艺术风格。林谦培被尊为“东门流派”鼻祖。东门派主要分布在福州东郊,都采石之自然形态雕作人物。晚年积平生得意之作,拓描成谱。

5,林元珠(1864~1935年)字石斋,闽侯县后屿乡人。民国24年(1935年),林元珠逝世,年71岁。元珠幼承家传,长成又另拜寿山石雕东门派的鼻祖林谦培为师,其印钮、博古及圆雕人物无所不工。清末名流陈宝琛、福建布司龚易图等大官僚争相请他到府制钮,凡数年之久,于是艺声大振。时人评述,他所作的兽钮,筋力遒健,特别着意于须、鬃、毛发的处理;行刀流利,精致活泼;螭虎穿环,飞鳌水兽,尤为精妙;人物雕刻,于单尊外,尚以半悬身法作群雕,皆古拙朴茂。时人争相收藏。

6,林文宝,专长印钮雕刻,超逸古朴,名重一时,誉称“钮工一巨擘”。文宝刻钮,取材广泛,古兽、博古乃至牛、马、鱼、虫。所制兽钮,面部略呈方形,气魄雄伟。擅刻石章钮,云螭鱼兽,栩栩如生,精雅绝伦。抗战胜利后逝世,年七十余。在旧社会,文宝虽有高超技艺,尚时常食不饱腹,衣不御寒。终于1944年,贫病交加,惨死街头。

7,郑仁蛟(1881-1941)字家声,福州市东门寿岭村人,住在焦坑。郑仁蛟早年从林元珠学艺,后至惠安学习青石雕刻,又钻研“龙眼木雕”。集多种雕刻技法于一炉,所以他的寿山石雕,焕然一新。郑仁蛟擅长人物、印钮、古兽等雕刻。其中圆雕人物尤为奇妙,为“同道”所共认。他的创作题材极为广泛,凡神话人物、民间故事,乃至于现实生活,无所不有。他运刀之前必反复“相石”,旦夕揣摩。所以作品以构思新颖、善取巧色而著名。郑仁蛟善于传艺,弟子之众,冠于同行,因此影响之大,无以类比。著名弟子有周宝庭、郭功森。


8,林清卿,闽侯县人。林清卿自幼对“西门派”石雕艺术耳濡目染,兴趣浓厚,在农闲时,常到各家观摩求教,刻意学习,渐入门墙。邻居陈可应特别着意教他“薄意”技法。林清卿又自有绘画基础,因此技艺大进,声誉日隆,被称为“西门清”,为“西门派”中的一名主将。林清卿开拓了薄意艺术的最高境界,为寿山石的艺木宝库增添了绚丽的光彩。 民国37年(1948年),林清卿因病逝世,享年72岁。

9,黄恒颂(1912-1958),小名香弟,福州北峰捷坂双龙村人,住东门樟林村。得郑仁蛟指导,技艺大进,尤工于兽钮,圆雕等。他为了雕好家畜,经常深入牛栏、猪舍观察和写生,有时甚至是带上石料、刀具,在饲养场就地操刀,因此,其作品特别富有时代气息。《群猪》、《牧牛》等曾选送国外展览,并获奖励。更为奇特的是《九螭穿还》钮石章,在仅平方厘米的印台上,用错综的刀法刻画只轻轻盘曲的螭虎,穿越个活动圆环,环环相连,首尾链接,只需轻轻转动,即发铿锵之音,为世人“叹为观止”。

10,林友清(1894-1970)字友琛,号渭承,福州鼓山镇后屿村人,林元珠次子,被称为“东门清”。林友清擅长印钮和人物雕刻。他继承家传,饶有古意。又喜刻薄意和高浮雕,不但精巧玲珑,而且有纵深的层次。1955年参加“后屿石刻生产小组”,1956年获“名艺人”称号。林友清不但石雕工艺高超,而且总结有一套石雕的理论与经验,诸如“相度石势,以工配石,以石取形”、“以能变为上”等等,皆为金玉之说。

11,林友竹(1904~1952年),乳名“竹竹”,福州鼓山镇后屿村人。幼随父林元水学习寿山石雕,后拜郑仁蛟为师,专攻圆雕,作品以仙、佛、仕女为佳。代表作有《红楼梦》、《走单骑》、《太白醉酒》。能依石造型,用刀简练,巧用俏色,以善于“量材取巧”闻名于世。他性情豪爽,多交艺友,广收门徒。除传艺于长子林炳生外,还收有郭功森、郭懋介、林发述等高徒。

12,王雷霆(1919-1983),中国雕刻家。号依媄,福州雁塔村人。自幼受雕刻艺术熏陶,先习木雕,后学刻印,又私淑薄意大师林清卿。王雷霆善于因材施艺,巧掩瑕疵,刀法圆熟,层次分明,还擅长用薄意深刻的手法薄雕,作品构图多采取中国画散点透视进行布局,流丽自然。山水、树木多依石势、石纹而成;其代表作《东方红组雕》和《红色闽西长岭寨》由福建省博物馆收藏。

13,林寿煁(1920—1986),字煁宝,福州市晋安区鼓山后屿村人,林寿煁为寿山石雕“东门流派”的正宗传人,融“东”、“西”流派于一炉,自创一格。林寿煁工薄意、浮雕,善刻松竹、花鸟等石雕作品善作多层次布局,意境纵深。被誉称为“寿山石雕雕鹅第一手”,林寿煁首创寿山石与漆品结合镶嵌法,镶嵌花鸟挂屏。他的寿山石雕《稻香千里》被省手工业管理局工艺学美术馆收藏为“镇馆之宝”。

14,周宝庭(1906—1989)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小名依季,又号异臂,福州人。师从名艺人林友清、郑仁蛟。周宝庭的一生,不但清正廉洁、品格高尚、为人师表,而且雕艺精湛,为培养接班人和发展福州寿山石雕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周宝庭博取众长,取汉、唐艺术之精华,融东西门派风格,自成一家,创立“周派”。技法既有东门尖刀深刻,剔透灵巧,又有西门圆刀薄雕,古朴典雅,印钮、古兽、仕女雕刻,被誉为周氏三大绝活。其主要作品有《二十八古兽印钮艺术》《三狮戏球》《骆驼鸡》《五子和尚》《六古兽》《八宝章》《达摩》《仕女》等

15,林炳生(1930-1986)福州市东门后屿村人,近代著名石雕艺术家林友竹长子。自幼随父学艺,善于利用石形、巧色等,因材施艺,运刀敏捷,造型准确,有“快刀手”之称。擅于雕刻各种圆雕、镂空雕。刻画古代人物神态兼备,精妙绝伦。1972年,创作有《菊花笼鸟》、《活链花篮》等作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大获好评。

15,郭功森(1921.11—2004),福州东门后屿乡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高级工艺美术师 .十三岁随林友竹、林清卿、郑仁蛟等艺人学艺。五十年代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民间艺人进修班深造。郭功森虽师出“东门派” 但不拘泥于狭隘的门户之念,勇于创新。他擅长人物、山水和花鸟的雕刻,能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反映新题材。一九五八年选用旗降石,精心雕刻的《九鲤连环卣》,卣身刻九条镂空鲤鱼,两肩各有一条二十六个环的石链,环环相套,显示了高超的技艺,此作现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一九七三年雕刻《武夷风光》大型石雕,为天津艺术博物馆珍藏。一九七五年参加大型《长征组雕》设计创作,雕刻《过雪山》作品,现为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郭家工”的代表,还有其子郭祥雄,郭祥忍。

16,郭懋介 (1924-2013),福建福州市人,字石卿,号介伯、耿白。师从寿山石雕东门派代表人物林友竹,擅长人物圆雕及浮雕、薄意,兼工篆刻、书画,以雕刻薄意而著称。作品题材广泛,技法上得师法而有新意,文学艺术底蕴深厚,艺术境界高远,融诗书画篆刻于一炉。“东门派”代表人物。在薄意雕术上颇有建树,其薄意作品别具风格.其薄意作品风格与“西门派”迥然不同。郭懋介的薄意作品不拘一格,自成一体,生活气息浓厚,艺术境界高远,文化内涵深厚,幅幅如诗如画,多是炉火纯青之作。

17,陈敬祥,1927年生,福建福州市人。早年随兄陈敬贵学习石雕,擅长动物圆雕,作品多以群鸡为题材。1956年首创寿山石镂空雕刻技法。作品参加第一届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暨工艺品展,被誉为“巧夺天工”,代表作寿山石雕《求偶鸡》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现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福州市寿山石研究会会员。

18,林元康,男,别名依坤,1925年4月出生,福州市鼓山镇后屿村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州市工艺美术一级名艺人。早年跟随堂兄林元庆学习石雕,后又拜名家林友竹、周宝庭、郭功森为师,以寿山石雕人物、山水圆雕见长,以艺术处理简洁著称。他的作品,构图饱满,以传统八仙题材最富特色,表现革命圣地的山水独树一帜。《闽西组雕》、《福音画院》、《开慧陵园》等均蜚声艺坛。

19,冯久和,1928年生于福建福州,师从黄恒颂,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擅刻动物,花鸟果篮圆雕,运用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技法,把花,果,鸟,虫同各式篮,筐,盆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作品呈现果香花艳,鸟鸣蝶飞的清新自然境界。他的大型花果篮创作为这类题材的雕刻树立了里程碑。多件作品被各大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含香蕴玉》入选中国邮电部发行的寿山石邮票。

20,林发述 1929年生,福建福州市人,别名阿述。师从林友竹,又得林友清指导,擅长人物圆雕,尤以弥勒、罗汉见长。其博采中外古今大师之长,石雕艺术风格的多样、形象的准确和技巧的纯熟,达到了理想的境界。其作品在表现方法上采用中国人物画的格调来塑造石雕人物形象,特别注重人物的相貌、体征、神韵、风度的细致刻画和文袖的飘动感。作品线条简洁明快,结构匀称、古朴凝重、诙谐自然、情趣逼真。


21,林亨云 1930年出生,福建福州人,自幼爱好雕刻艺术,早年从事木雕工艺,师从陈发坦,七十年代改业寿山石雕,擅长人物、动物圆雕,以尤擅雕刻北极熊及金鱼著称。他创作的众多作品中,题材以动物为主,将木雕、牙雕技法运用到石雕中,创作的熊或坐、或爬、或嬉戏、或逐食,形神兼备,可爱逗人,且富有人格化情感,尤其在茸茸熊毛的表现上独具匠心。以熊为题材的作品有着强烈的空间感和生命力,给观者以强烈震撼力。

22,王祖光 1942年生,福建福州市人。自幼随父王乃元製砚,16岁进入福州工艺石雕厂学艺,并先后师从林友清、周宝庭。擅长人物圆雕,尤其对观音造形深有研究。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特级名艺人。

23,叶子贤,1950年出生,福建福州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早年学习木雕、牙雕,1980年转入寿山石雕,擅长人物圆雕、高浮雕。其作品融汇木雕、牙雕技艺,创作能随石赋形,巧妙利用寿山石“俏色”,刻工精细,刀法细腻流畅,善于表现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作品造型别致,巧色分明,饶有情趣,赏心悦目,深得海内外各界的高度评价。

24,林飞,1954年生,福建福州人,字田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幼随父林亨云学习寿山石雕刻,1981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师从王则坚教授。擅长人物圆雕。其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将现代美术与传统工艺融为一体,清新不俗,富有现代感。他在创作中大量以中国文学作品和历史典故为题材,开创了寿山石雕新的艺术领域。


地图龟好养吗

西湖龙井茶哪个牌子的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