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斑猫大全网

苏州非遗传承:陆小琴与光福核雕的现代化传奇

07-21

苏州非遗传承:陆小琴与光福核雕的现代化传奇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特别是在苏州考察时对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提出了“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等重要要求。

“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通过作品反映时代、记录时代,让核雕作品更富有中华传统文化认同和坚守的时代价值!”近日,扬子晚报联合中共苏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苏州市委员会等单位共同打造的“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苏州微故事”融媒体报道组来到了苏州市吴中区陆小琴核雕艺术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陆小琴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倾听十六载核雕创作历程,探寻新时代下守正创新的新途径。

方寸之间谋篇布局,木雕技艺融入核雕功夫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核雕,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方寸之间演绎着万千世界。近年来,这一传统技艺又打破核体限制,深入内核,呈现“光影核雕”的新技法、新发展。而这,正出自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陆小琴之手。“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格外关心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我将继续守望初心,和更多传承人一起传承非遗文化与精神,创作出更多的新作品,培养新生力量,为核雕的传承、发展、创新做出更多的贡献。”陆小琴说。

陆小琴

“我一共从事了12年木雕,在2005年的时候,发现核雕更适合个人表达,就转行入了核雕。”陆小琴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自己从小就擅长画画,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比赛并获奖,高中毕业后,便选择了学艺,拜入潘永明师父门下,学习木雕技艺。“我二十岁,比师兄们入行都晚,必须要更努力才行。”陆小琴天资聪颖,学习木雕又尤为刻苦,仅仅花了一年时间,就把师兄“学三年帮三年”习得的木雕技艺熟练掌握了。

在学习木雕同时,陆小琴也关注其他民间文艺行业的发展。一天,陆小琴偶然看到了一篇关于吴中区核雕匠人的报道,该报道展示了陈素英制作的“核舟”,舟上的小窗户可以开合。“我完全被震撼到了,回想起了小学课文《核舟记》留下的印象,我想我也可以做到。”

陆小琴表示,相较于完成木雕作品需要多工种分工而言,核雕较小,一件作品可以由一个人完成,这有助于个人思想和艺术的表达。而且她已经从事了12年木雕雕刻,不仅有充分的技术基础作为保障,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保证,便自然地追求更崇高的精神生活。“我一直是个有想法的人,核雕适合个人表达的特性,完美契合了我对艺术的追求,我就决定转行核雕。”

2007年,陆小琴转入核雕制作后,可谓如鱼得水,不仅减轻了体力上的负担,更发挥了“坐得住”的耐心与精细雕工,仅仅一周就完美雕刻出了核雕入门的“罗汉头”,并“闭关”一个月复刻出了“核舟”。“不少核雕艺人一直在雕刻传统主题,一直在模仿、重复,没有思想性。”陆小琴表示,自己按捺不住创作的欲望,便将木雕的题材和浮雕技术运用于核雕。加之她从小擅长美术,有扎实的绘画和塑形能力,便游刃有余地将图案在方寸大的橄榄核上,描摹并雕刻了出来。

“我的作品和传统艺人的风格完全不一样,一下子就脱颖而出了。”陆小琴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她的作品不仅得到了苏州核雕爱好者的厚爱,甚至闻名北京文玩圈。有爱好者从北京远道而来,只为预订、抢购陆小琴的核雕作品;一位北京的博主将其网站的文玩板块交由陆小琴运营,分享核雕的创作理念和技法。不仅如此,时任苏州市吴中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叶志明也对陆小琴的核雕作品赞赏有加。“2009年,我正式加入苏州市吴中区民间文艺家协会。自此,我也算真正地入了核雕行。”陆小琴说。

不破不立问鼎民间工艺最高奖,开创核雕内容形式新空间

“加入吴中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以后,我才知道核雕是民间工艺的一种,还有比赛和评奖呢!”陆小琴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自己一加入吴中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就迫不及待地跟老师了解起各种奖项,并对“山花奖”颇有兴趣。“老师笑着说,我一个小姑娘不知天高地厚,‘山花奖’是民间工艺的最高奖项,很多老师傅努力一辈子都拿不到。”陆小琴表示,她从此对“山花奖”有了最初印象,夺取最高奖的念头也在心里萌了芽。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陆小琴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驱车近千公里,前往山东烟台和河南开封,参加“山花奖”评比。两次评比中,陆小琴都获得了一定奖项,但无缘决赛。

“我就开始反思,如何让小小的核雕抓住评委的眼球。”陆小琴介绍,每届“山花奖”都有上万件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工艺品参加评选,大到数米高的木雕,小到手指头大的核雕,都放在一起展出评比。“核雕体积小巧,在评比中不占优势。”于是,在第三次参加“山花奖”评比时,陆小琴尝试着打破核雕抑或单颗、抑或编串的展出方式,为自己的系列作品设计了一个底座。“大众对核雕最初的了解往往是《核舟记》,我就选择了一个金丝楠木的船型底座。”陆小琴将自己的系列核雕作品,错落有致地树立在底座上,原本形体、光影、色泽有限的核雕,顿时熠熠生辉,绚烂夺目。“我还为作品配上了影视画面和画册,全方位立体展现核雕细节。”陆小琴说。

2013年,陆小琴凭借作品《二十四孝图》夺得了第十一届“山花奖”。这一年,陆小琴年仅37岁,这是她第三次参加评比。同时,她也创造了最年轻的“山花奖”获得者、从加入民间文艺家协会到赢得“山花奖”最短时间两项纪录。

“获得‘山花奖’后,我只记得一句话,要以这个为起点。”春华秋实,种在陆小琴心中的萌芽已然结出硕果,但陆小琴仍不断努力,并在2016年成为了中国文联研修院第十期中青班成员。

“在中青班里,各个文艺行业的精英相互跨界学习,我也愈加发现自身的渺小。”陆小琴在学习中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纵览古今核雕风格,综合摄影知识,融入现代艺术。她还将生活中瞬息万变的景色扩充进核雕的题材,用刻刀凝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此,陆小琴破开了橄榄核内核,“螺蛳壳里做道场”,为核雕的内容和形式争取了更大的展现空间。在作品《太湖霞光》中,她巧妙地化外壳为卷浪,并在浪上方将一圆形磨得通透,迎着光线看,便赫然出现一方悬日。

不破不立,有根有据,陆小琴综合经验,在探索中发明了光影核雕,并获得了江苏省的科研项目。核雕也因此成了首个获得科研项目的民间艺术。“我将此当做又一个新起点,继续探索艺术表达的方式和核雕发展的可能。”陆小琴说。

非遗启蒙打开美育窗口,潜移默化以美润心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们带有美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事物,热爱身边的事物。”陆小琴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自己很大一部分的突破性创作都取材于生活,这和自己从小就培养起的审美能力是分不开的。

“我的母亲是个绣娘,我天天跟在她身边,潜移默化地就对艺术感兴趣了。”回想起幼年生活,陆小琴介绍,自己是在母亲的腿边长大的,当自己还够不到绷架的时候,就扒着母亲的膝盖看绣花,或是帮母亲穿针引线;等长高了些,就爬上绷架,甚至不用特意学习,可以直接上手帮忙绣花了!

耳濡目染,身体力行,浸润在艺术的氛围中长大,陆小琴自然而然地熟悉了艺术题材,懂得了艺术创作,并用美的眼光观察起生活来。“‘美的观念’让我欣赏艺术,让我通过核雕接触到了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又反过来使我看见、懂得更多的美。”陆小琴表示,也正是父母亲懂得美、欣赏美,力排众议、支持自己,让自己愈发勇敢地在这条路上奋斗前进。

“我也教育我女儿如何发现美、欣赏美。现在,她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助力非遗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陆小琴回忆到,当女儿还在上小学的时候,自己就常常给她看自己待完成的核雕作品。“你帮妈妈看看哪个地方做得好呀?”“帮妈妈看看这边弄朵花怎么样?”在三尺高的木质工作台上,一盏台灯投下一片微黄的灯光,陆小琴和女儿就相互抵着脑袋,凑在灯前,捻转着橄榄核,一同讨论着该如何设计才更加好看。“就这样,我的女儿和我无话不谈,她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审美,学会了色彩、图形等的搭配。”陆小琴说。

陆小琴在女儿心里种下的美育种子,也随着时间生根发芽。待到陆小琴女儿长大,她也突破了单纯的欣赏,从母亲身上习得了对核雕、对其他非遗文化的兴趣。陆小琴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介绍,自己的女儿在研究生阶段,自主选择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刚一毕业,也立刻投身到非遗研究的相关工作中了,甚至还经常帮着自己进行核雕的策划和设计。“我女儿已经帮着我获得了不少奖项!”说着,陆小琴为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盘点起来,获得“中国人口文化奖”一等奖的《美丽中国——好人故事》、获得“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的《光影春秋》……

“除了我女儿,还有‘小徒弟’跟着我学习,把核雕当作兴趣,培养审美!”在陆小琴核雕艺术馆的二楼,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一位徒弟正在研磨刻刀,她向记者表示:“我最初接触的是手作,后来渐渐对核雕感兴趣了。”现在,她正在读大学,每周末都会前来学习一整天,已经能雕刻出“罗汉头”了。另一位小徒弟只有11岁,他坐在板凳上晃悠着两腿,用力地将橄榄核抵在桌沿,练习刻出深浅一致的笔直线条。

“核雕是美育的一扇窗口,它能培养孩子对美的最初印象!”陆小琴说。

一刀一划镌刻时代精神,身体力行推动非遗经济转化

“新时代赋予了核雕更丰厚的意蕴内涵,核雕俨然成为了转化非遗经济、传承非遗历史价值的旺盛活力。”陆小琴表示,自己将通过核雕作品、活动宣讲等方式,反映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推动非遗经济转化。

在陆小琴核雕艺术馆一楼,陈列了陆小琴各题材的代表性作品。既有古韵悠扬的《蒹葭》,也有展现现代化伟大进程的《光影春秋》;既有传承时代精神的《长征之路》,也有反映当下社会风貌的《美丽中国——好人故事》……“《美丽中国——好人故事》画卷般地展示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可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优良品德。我弱化人物面部形象,‘无相’即是‘众生相’,意味着好人好事是整体性的时代精神。”陆小琴表示,自己还在创作江南文化系列作品,已经完成了55颗,对名人典故、历史遗迹、风景风貌做提炼重构,旨在连续地表现江南风貌。

一叶小小的核雕,承载着中华文明泛流而下。如今,它又漂洋过海,传递着中国情谊。“作品《一叶知秋》,是我参加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时创作的。”陆小琴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介绍,该作品的橄榄核被完全镂空,核外层被化作一片卷曲的树叶,有一只蜗牛正在叶子上爬行。陆小琴表示,“一叶知秋”蕴含了古人见微知著的智慧,同时又应和了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的时间节点,而且秋叶上的蜗牛是法国文化的一大代表,融入了对中法两国友好关系的祝愿。“秋叶飘落,蜗牛爬行,我具象化地描绘了悠闲自得的生活景象。”陆小琴补充到,该作品得到了法国与会领导和艺术爱好者的青睐,在自己回国后法方还三次派人回访自己的艺术馆。

“我很荣幸能把文化精神展现在核雕上,让观众可视可摸可感。”陆小琴表示,现在自己作为苏州市吴中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也担当起发扬光福核雕、推动区域性非遗经济转化的责任,致力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核雕队伍中。

“6月9日,我参加了苏州吴中区民间文艺展览;7月3日,我发布了新书《心与核》,通过从业见闻架起读者与手工艺从业者间的桥梁,探索和实践非遗传承保护的新途径、新方法。”陆小琴表示,自己还和院校合作,将核雕编入课程教学;成立核雕工作室,培养上百名徒弟,并助推吴中民间工艺从业者参与各大展览与比赛。“有两位徒弟坚守在核雕行业,分别获得了苏州市民间文艺创作推优作品展一等奖、吴中区传统技艺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奖项。”陆小琴说。

不仅如此,陆小琴还积极借助互联网平台,向观众们展示、介绍核雕专业知识,通过“互联网+”和“传承体验”的运营模式,增强光福核雕影响力,助推非遗经济转化。

“新时代下,群众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精神需要也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陆小琴表示,作为文化载体的核雕,其发展空间势必越来越广阔,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新人加入,做到创新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创作符合时代精神的核雕作品。“要反映时代,记录时代,弘扬时代,邀群众学习、供后人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这让我们倍感温暖、备受鼓舞!我将不忘初心、坚守匠心,通过核雕作品反映、记录、发扬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发挥非遗美育价值、传承非遗历史价值,探索和实践非遗传承保护的新途径、新方法,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陆小琴说。

【统筹策划】 薛马义

【采访摄制】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实习生 翁嘉伟 王梓含

校对 李海慧

比格犬多少钱只

黑水晶的功效与作用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