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玦(文化期) 3.6 cm.( 1 13/32 in ) wide 青黃玉質,溫潤通透,局部有白色沁色。玦呈扁平圓環形,截面呈C形。中部鑽以大圓孔,以斜磨技法使孔壁兩側向內部凹入,凹口略呈楔狀。環外壁有一處豁口。整器取材碩大飽滿,通體磨制光滑,器形制規整,線條簡潔抽象而流暢,帶有典型的紅山文化玉器風格。 估價 : 成交價: 玉玦(文化期) 2.5 cm.( 1 in ) diam. 玉玦通體無紋飾,玉質滋潤通瑩,色似秋葵,帶有牛毛沁,通體琢磨光潔圓潤。體呈圓柱狀,兩端貫一通孔,一側出缺口,缺口狹小,器體截面呈C形。製作精緻,造型帶有典型的紅山文化玉器風格。其玉質優良,意態古樸,將古人具象與抽象的藝術形象呈現得淋漓盡致。 估價 : 成交價: 玉勒(文化期) 2.4 cm.( 1 in ) wide 黃玉為材,玉質油潤,光潔亮澤,色澤嬌美。器通體素面,近鼓狀造型,中間略鼓,上下中通穿孔,截面磨製為傾斜狀,為紅山文化的典型造型。紅山文化玉器素以造型抽象,線條流暢著名,此枚玉勒整體形態飽滿,造型簡潔,渾厚樸素,久經把玩,更為內斂溫潤。 估價 : 成交價: 多寶玉串(文化期) The largest: 2.9 cm.( 1 1/8 in ) long 玉質多寶串飾一組三枚,均為文化期,質地細膩溫潤,由一玉管、一玉勒子及一玉玦組成,每件間帶有隔珠,表面光素而不加紋飾雕琢,純以玉色為美:玉管為鼓形,局部有雲霧狀的紋理。中間柱形玉勒,形上收下闊,局部有灰、白沁,皮色蒼茫,風格高古。下為玉玦,玦玉質黃色,器形飽滿,包漿嚴密,上方留有凹陷磨痕,兩側斜面工藝為典型的紅山時期的雕琢工藝。整體造型古樸大氣,色澤溫潤素雅簡潔,帶有遠古光華。 估價 : 成交價: 龍紋玉玦(文化期) 3.5 cm.( 1 11/32 in ) high 白玉質,縝密透亮,光澤溫潤,有水銀黑沁。器玦形,圓雕豬龍形象,吻部較短,隱起雙圓目,鼻間無皺紋,耳部以陰線勾出,眼、耳、鼻皆不作出廓處理,線條柔潤平滑。頸背對穿圓孔,體捲曲呈C形,呈蜷身卷尾狀。器形整體肥厚,似豬的胚胎尾銜接,較多地保留了豬的形象,以砣具雕琢眼、耳、鼻、口等五官披覆於圓形器表上,打磨精緻光滑。作工簡煉而拙樸,尤其頭部處理,憨狀可掬。玉豬龍形象是紅山文化的典型器,不僅是一種飾物,而是原始先民對於自然界的崇拜,用以代表神靈和先祖的圖騰物,極具文化意涵。紅山文化的玉豬龍有多種造型,如圓雕、平面、環面等,三種造型五官與相貌都相似,是同種動物在器形上的設計,為「依料施工」的表現方式。本器為紅山文化圓雕玉豬龍一典型造型,玉材上乘,保存良好,刻畫細膩。 估價 : 成交價: 玉墜一對(文化期) The largest: 2.4.( 1 in ) cm high 器成對,玉受沁呈赭紅色,局部泛青色。器身截面呈菱形,短寬厚實,上段磨為楔形角,猶如錛刃,側面對穿圓形孔,可供配系。光素無紋,側面打磨圓潤,後段寬平。玉件上有明顯沁色,屬於良渚文化器形,應為某種組合玉器或佩飾的部件。良渚文化距今約5000-4000年,是分佈于中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銅石並用時代古文明,其遺存於上世紀30年代中期首次在浙江余杭良渚鎮發現。其內的石、玉、陶製器物,大都器形規整,製作精細,並常刻有細密的紋飾,極富特色。 估價 : 成交價: 玉人面紋雙層勒(文化期) 3.6 cm.( 1 13/32 in ) high 玉勒子呈圓柱形,中間對鑽圓孔,器表依飾紋分為兩節,中間以弦紋相隔。每節均琢磨兩組神人獸面紋,上下共計四組。以雙圈陰線與剔地呈現雙目與眼眶,碾琢陰刻網底,細密繁縟,為良渚文化的典型紋飾,形制與同時期的獸面紋玉管、玉琮相近,紋樣略簡化。周身受沁明顯,呈雞骨白色。良渚文化眾多的串飾中,常見玉管和玉勒,玉管器形較小,形制較單一,玉勒則是如本器較大的一種管狀佩飾,形制多元,一般而言也有將勒稱作管的情況。而兩者主要的差異點在於:玉管多數光素無紋,為成串成組的飾件,而玉勒則可單獨佩戴,故表面亦多見裝飾紋樣。此獸面紋多出現在良渚玉琮上,良渚玉琮存世相對多見,而紋飾如此經典的良渚玉勒卻極少見,值得特別關注。此器刻工精細,一方小小玉勒,足見幾千年前玉雕工藝之精美。 估價 : 成交價: 玉獸面紋佩(文化期) 6.3 cm.( 2 7/16 in ) high 佩白玉質,局部有褐沁,片狀,單面雕工,器呈柄形,正面減地浮雕兩道弦紋,將器面分隔三段,每段內皆滿繪獸面紋,獸面亦熟練運用減地浮雕技法刻畫,獸面風格及線刻技法具石家河文化典型特徵。背面光素,四角各鑿出一物件鼻孔,用以穿系。 估價 : 成交價: 玉獸面紋鐲(文化期) 8.5 cm.( 3 5/16 in ) wide 青黃玉質,玉鐲呈琮形,內圓筒形,對鑽大圓孔,孔壁有一周台痕,表面有四塊對應長方形弧面,每一弧面上琢刻一組神人獸面紋。獸面對稱,猙獰威嚴。此器內壁平直光滑,外壁巧妙地以四棱為獸面凸起處,造型別致,紋飾清晰。獸面具大臣字眼、三角形鼻、呲嘴獠牙、頭戴鳥冠及耳飾圓珥的形象,很有可能與石家河文化相關。這種神人獸面應為石家河文化居民長期信奉的組神或祖先崇拜的偶像,被膜拜的英雄祖先具有庇護後裔的威力,能攘禍造福,其形制與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神面相似。此器玉質、造型、紋飾等與石家河文化同類器風格特徵完全一致,做工細膩,打磨精良。 估價 : 成交價: 玉勒子(商) 4.8 cm.( 1 7/8 in ) high 青白玉質地,器作束腰喇叭形筒狀,一端略大,中空,通體光素無紋,玉質溫潤光潔,局部沁色點綴,更顯自然古拙。器形規整,打磨光潔細緻,孔腔、外壁圓正,口沿底邊皆為同心圓,足見工藝之精湛。勒子在玉器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掛於胸前或腰間的玉飾,可單獨掛,也可與其它玉飾組合掛。圓勒子形制有上下一樣粗的圓狀,也有中間縮為細腰形,或中間粗兩頭細的橄欖形,或一頭粗一頭細的喇叭形、秤砣形等。此件玉勒子素樸簡約,古意盎然,為三代玉制佳作。 估價 : 成交價: 黃玉弦紋箍(商) 3.9 cm.( 1 17/32 in ) diam. 黃玉質,局部受沁,筒狀,對打孔,孔洞呈圓形,兩端平口,口面處理平整。孔壁上下近直,內璧打磨光滑,外璧以八道平行弦紋將整器均勻分為七段,弦紋內凹凸有致,每段微向內收,形成分節樣式。老化痕跡與器身一致。器物通體拋光規整,古樸溫潤,沉穩典雅,簡潔中可見規矩。箍形器形制特殊,可能是由紅山文化玉箍形器演變而來,多認為其用途為束髮,也有研究者認為此類中空器物為神職人員用以溝通天人之物,屬於祭祀用器。此件箍形器之分節樣式又與良渚文化玉琮相似,是為吸收兩者特點而來,其紋樣及形制符合商代箍形器的特徵。 估價 : 成交價: 玉雕人形佩(西周) 6.3 cm.( 2 7/16 in ) high 玉色瑩潔,器扇形扁平狀,表面以斜刀陰刻人面紋樣,神人側身蹲踞姿態,頭飾冠羽,冠上緣以鋸齒狀刻畫,欖形雙目,鼻、唇微凸出廓,弧形耳,腦後髮髻裝飾勾連雲紋,下身屈膝,臀部下蹲。頸下通身以雙勾雕飾夔龍紋作抽象化處理,神人冠後部鑽有小孔,為系掛所用,也可連接其他飾件成組配戴。此佩玉質潤潔,構圖設計上頗富巧思,具濃厚神秘色彩,紋飾飽滿,器身線條流暢,如行雲流水,器緣和器內少量鏤空,所見雙勾、斜坡、拋光等技法,使平面雕的玉佩能具有鮮明之線條,匠心獨運,珍貴難得,為同類作品中的精品。 估價 : 成交價: 黃玉蛙(西周) 2.9 cm.( 1 1/8 in ) wide 玉蛙呈俯臥狀,圓吻,雙目圓凸,上肢前伸,雙足位於頭部兩側,下肢微屈。體形肥圓,正面微微鼓起,飾四組雙弧紋,排列有序,富有層次,顯示出精湛的雕刻技術。背面雕出四足。下頜對穿圓孔,可供系掛佩戴。整器姿態生動,蛙眼蛙鼻之處雕刻傳神,其狀正如蓄勢待發,令人賞心悅目。 估價 : 成交價: 玉卧蠶紋佩(春秋) 2.2 cm.( 7/8 in ) wide
估價 : 成交價: 玉勾雲紋帶鉤(春秋) 3.7 cm.( 1 7/16 in ) long 帶鉤由鉤首、鉤身和鉤鈕三部分組成,勾首作龍首,刻畫簡易抽象,微上翹,鉤身略呈琵琶形,滿飾勾雲紋,雲紋凸起,立體感強。鉤腹部較短,上端以細陰刻線勾畫虺紋一組,兩虺頭部向外捲曲,呈對稱樣式,神秘祥異。腹下砣出數道平行凸棱,兩側邊沿切削成微斜坡度。鉤身尾部截面飾一組獸面,陰線琢圓形雙眼。鉤背設鈕,以細陰線刻十字網格紋樣,鈕作鳳首,鳳勾喙圓眼,以細密陰線勾勒面部以示羽紋,頸下勾出排列緊密的鱗狀羽紋,形象簡略卻形神兼備。整組帶鉤琢磨細膩,造型、紋飾組合皆奇巧少見,對稱得體,極富設計感。刀工簡約多變,線條挺勁流暢,獨具神韻。 估價 : 成交價: 玉螭紋勒子一對(春秋) 2.5 cm.( 63/64 in ) high 玉料青黃色, 玉質堅硬, 細密溫潤。 器方形柱狀,橫截面菱形,束腰,壁厚,中有一圓孔貫穿,孔兩側有一組平行陰刻線凹槽。器表通體隱起浮雕蟠螭紋,蟠螭作勾連狀,虺紋尾部以絞絲紋填飾,特徵明顯。紋飾兩端組成兩組獸面,橢圓形眼,頭、身間以卷雲紋隔開,填以細陰線紋,陰陽相錯,在平面上顯現出立體效果。上下以線條挺拔流麗,工藝細膩,紋飾華麗,皆為組玉佩飾之一,成對保存,可穿系成組,為頗具代表之古玉佳器。 估價 : 成交價: 玉勾雲紋勒子(春秋) 8.7 cm.( 3 7/16 in ) long 玉質白中泛黃,受紅色沁,包漿古意盎然。勒體扁方而呈長條形,兩側邊緣有四處對稱凹槽,將勒體均分為五節,每節之間以凹槽區分,每兩節之間有凸起的卷雲紋,雲紋呈四方連續,排列緊湊有序,首尾相接,疏密有致。佈局繁而不亂,刻劃一絲不苟。一頭有穿系孔,便於佩掛。 估價 : 成交價: 青玉勾連紋勒子(春秋) 6.2 cm.( 2 7/16 in ) long
估價 : 成交價: 玉勾雲紋劍柄(春秋) 8.8 cm.( 3 7/16 in ) long
估價 : 成交價: 玉榖紋璧(戰國) 4.8 cm.( 1 7/8 in ) diam. 玉質剔透,緻密柔潤,邊緣局部帶淡黃、褐灰、白灰沁,迭加交融,深入肌理,浮翳隱現,色澤天然。璧呈正圓扁平體,中央有孔且邊大孔小,內外邊沿勾勒凸弦紋邊欄,通體雕琢谷紋,穀紋去地法琢成,作旋渦狀帶蝌蚪尾,方向隨意、靈活,排列緊密有序,穀紋乳突顆粒飽滿勻稱,表現出很強的生命力。兩面紋飾相同。整件雕工細膩精巧,造型規整,玉質細潤,沁色自然,整體玻璃光,地子碾琢平整,技術嫺熟,無論是紋飾、玉質、技法都具有典型的戰國時期特徵。 估價 : 成交價: 玉浮雕螭紋璧(戰國) 6.1 cm.( 2 7/16 in ) diam. 玉料有光澤。璧為圓形,肉好的寬度比例較小。正面以剔地高浮雕技法琢出螭紋, 螭龍扭頸回首, 菱形眼,廣額大耳,身體修長拱曲,蜿蜒攀伏於璧上, 螭上身緊依璧孔周圓上方穿出, 前肢收於腹下, 而後肢則向兩側開張,足趾蹬地有力,絞絲紋長尾環繞而上,獨腹部隱而不見,營造出正舞動穿梭雲間的懾人氣勢,設計精妙,匠意非凡。玉璧背面則琢滿穀紋,排列有序。整器紋飾精美華麗,刻畫生動,線條勁挺,拋光技藝高,地子打磨亦一絲不苟,以致玉質肌理光潤有如瀲瀲波光,質佳工精,十分難得。 估價 : 成交價: 玉舞人佩(戰國) 4.2 cm.( 1 5/8 in ) high 玉質白潤,局部有沁,雕雙面精雕,以陰線勾勒紋飾。舞者眉目修頎,鼻樑秀挺,上衣下裳,腰系衣帶,右手高揚,甩過頭頂,呈曲腿起舞勢,下擺上勾,其間衣袂飄揚,長裙垂地,身形曼麗。匠師以曲線刻劃加以鏤空設計,表現出舞者纖柔腰身及特有的張力,以騰雲般之長袖,營造舞姿之婀娜擺動,可謂鬼斧神工。 估價 : 成交價: 白玉舞女佩(漢) 6 cm.( 2 3/8 in ) high 白玉琢成,玉質潔白無暇。佩扁平片狀,雙面工,舞人身穿交領長袖衣,腰系帶,頂發向後梳成長髻,露額,兩耳垂鬟,耳際著璫,其上穿孔,雙目前視,神情莊重,正翩翩甩袖起舞:左臂上揚,長袖過於頭頂,袖邊穿一孔;右臂下垂,其長袖甩至腰左側,袖口呈喇叭狀並從中雕出旋渦紋、卷雲紋樣,盡顯翻飛之態。裙幅向足際處收窄,以示身體傾斜姿態,足部隱去,裙邊裝飾網格紋、斜紋,用誇張手法和線條來充分表現出舞人身姿的輕盈、旋轉飛揚的速度和其控制水袖的能力。裙下方出臺並穿有一圓孔。此玉人雕琢精湛,姿態曼妙,精巧可愛,衣裙紋樣描繪層次豐富,動感十足,裝飾線條華麗,其生動婀娜令人過目不忘,堪稱同類題材玉雕人像之佳作。 估價 : 成交價: 玉雕跪人(漢) 3.9 cm.( 1 17/32 in ) high 白玉質,油潤細膩,有沁色。玉人跪坐狀,頭頂戴頍冠,冠前側上端卷起,兩股辮發相交束於腦後。面部隱起眉目耳鼻,鼻樑微凸,半月形耳,兩頰略豐,頰側細心地描繪出用以固定頍冠的細長革帶。身穿寬袖右衽長衫,雙手攏於袖中,抱於胸前。腰間以細陰線刻畫綬帶紋樣,帶結對稱飄逸,垂拂於膝頭,兩膝著地,小腿與地面齊平,臀部墊坐腳跟上。衣褶線條雕刻精整清晰,婉轉流暢,疏密均勻,無交接斷續之處或阻滯壅塞痕跡。整體造型比例恰到好處,工藝及人物衣飾的時代特徵明顯,打磨精到,配有天地穿。 估價 : 成交價: 玉方鈕覆斗印(漢) 2 cm.( 13/16 in ) wide 印文:「口孚」 估價 : 成交價: 辟邪鈕玉印(漢) 1.9 cm.( 47/64 in ) wide 印文:「趙卿印」 估價 : 成交價: 玉蒲紋環(漢) 7.6 cm.( 2 15/16 in ) diam. 玉質青白色,光氣攝人,局部有淺褐及黃色沁斑,過渡自然,局部略有白化。器扁平圓環狀,內外緣飾弦紋,兩面滿飾蒲紋,排列整齊,蒲紋之間的連線清晰可辨。工藝精細,造型新穎,刀工鋒利挺拔,朴拙高古,無論是紋飾、玉質、技法都具有典型的漢代特徵。 估價 : 成交價: 玉咬尾龍環(漢) 3.5 cm.( 1 11/32 in ) wide 白玉質,玉質溫潤,以留皮襯托。整體略呈環狀,隨形淺浮雕蜷體螭龍形,龍身盤旋,張口露齒,作首尾相銜貌。正反兩面均飾。螭龍首雕琢傳神,管鑽出雙眼,獨角上沖,龍身陰刻卷雲紋,帶有浮雕與細陰線勾勒塑形,外緣飾有出廓鉤狀,活潑勁挺。環身線條起伏隨其動作蜿蜒盤桓,龍身肌肉隆起,足趾攀附有力,刻畫精妙傳神,是一件藝術造詣極高的漢代玉器佳品。 估價 : 成交價: 玉馬(西漢) 8 cm.( 3 1/8 in ) wide 本品玉質溫潤細膩,有光澤,白中泛青,頸項和臀部有黃褐色沁。馬作伏臥狀,體態較為豐滿,具有寫實風格,目前視,口微張,頸項粗壯,眼瞼、鼻孔、馬耳、鬃毛均刻畫細膩生動。馬的肌體線條柔和,四蹄伏地,體態矯健,膘肥體壯,把馬的肌肉刻畫得栩栩如生。整體制作規矩,符合解剖原理,表現了馬的靜態,生動形象。 估價 : 成交價: 玉沁色雙馬(宋) 5.4 cm.( 2 1/8 in ) wide 把件通身滿沁,沁色棗紅。器扁平,描繪兩馬伏臥交頸,相互倚枕,耳鬢廝磨作親切狀,雙馬身形大小無差,馬五官施以淺浮雕,耳部打窪,面上勾勒出轡頭及革帶,背上鬃毛及尾用線刻,鬃尾皆梳理整齊,蹄部描繪亦完整,身軀健碩豐腴,前蹄揚起,描繪精細傳神。整體磨製較為圓潤,雕刻線條流暢,紋樣對稱和諧,取材生活,觀察細微,馬的頭部比例及關節處理上,具有宋代動物圓雕的形態特徵。 估價 : 成交價: 青白玉高浮雕盤螭璧(元) 7.4 cm.( 2 15/16 in ) wide 青白玉質,璧呈橢方形,中間有同心孔。正面高浮雕大小兩條螭龍,大螭龍首呈梯形,凸額無角,橫眉卷耳,身披多朵卷雲祥紋,擰頸咬住對方長尾,身軀蜿蜒,以細陰線刻畫背部肌理,雙尾修長,分叉捲曲,往遠處捲曲伸展。小螭身軀玲瓏,龍首三角形,五官聚攏,鬃毛後揚,四肢亦趴地有力。兩螭龍皆作盤旋回首,面部刻畫細緻,身形流暢遒勁,線條流轉有力,剔地平整俐落。龍首相對,含「蒼龍教子」之吉意,包漿醇厚,朴拙古雅,治玉技藝精湛,雕工收放自如,為典型的元代玉璧。觀其形制,這件玉璧很可能是當時的璧形絛環,清代常將此類元代玉璧以精工鑲嵌於硬木插屏,置於文房,足見彌足珍貴。 估價 : 成交價: 白玉龍鉤(清早期) 10.2 cm.( 4 1/8 in ) long 白玉,包漿溫潤凝厚。帶鉤背有圓鈕,以龍頭為帶首,龍雙目圓凸,以細陰線勾出回文作眉,鼻吻處寬平,犄角盤曲向後,斜刀以示紋路。龍首刻畫具有清早期龍紋造型特徵,線條規則周正。鉤身主體去地陽文琢靈芝紋,靈芝皆作如意雲頭,兩兩一組,由小及大,井然有序。如意間穿繩紋,其間填刻絞絲紋理細密清晰,線條絲絲不亂。此器玉質潤澤,造型規矩,紋飾為九芝獻瑞,寓意萬代福壽、萬代如意,構思巧妙,吉慶佳美。整體施以精細的雕工,精湛卓絕,線條流暢,宛轉曲折處毫無滯澀之感,用料講究,雕工俱佳,堪為掌間珍玩。 估價 : 成交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