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斑猫大全网

如何泡制狮峰龙井、金骏眉、白毫银针以确保品质?

04-25

如何泡制狮峰龙井、金骏眉、白毫银针以确保品质?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去年接触过一位爱喝岩茶的外地茶友。

他表示,岩茶好喝是好喝,但现在的正岩肉桂、水仙普遍不便宜,荷包有些伤不起。

由于家里的开销大,这两年花在买茶方面的预算略有削减。

但作为老茶客,喝过了山场正、焙火到位、汤感劲道的岩茶后,实在喝不惯水薄、味空的便宜岩茶。

于是,只好在泡茶时,多琢磨细节。

想着怎样泡,才能喝茶更加节省。

一开始,他听了身边朋友建议,将单泡茶拆开泡。

一泡8克以上的岩茶肉桂,拆分成两次。

每次用盖碗泡茶时,只放一半茶。

如此,花同样的钱去买一盒茶,能喝更长时间。

但实际操作起来,那位茶友有些纠结。

因为每次只放一半,喝起来不过瘾,茶汤当中的水香减弱,耐泡度也受影响。

总之,喝着不尽兴。

上述描述的情形,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

泡茶喝,尤其是泡正岩肉桂、老丛水仙、狮峰龙井、白毫银针、桐木金骏眉等精品好茶,如何才能在风味不减的前提下,更加节省茶叶,合理利用每一分茶味?

《2》

一、一个人喝茶时,换上小盖碗。

继续聊回开篇的情形。

喝岩茶,通常不建议在投茶量方面减量。

尤其是其余冲泡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单一削减用量。

从8.3克、8克左右的单泡茶,直接减量一半。

放进标准110毫升白瓷盖碗后,注入沸水泡茶

对岩茶冲泡而言,无疑是“茶少水多”,茶汤的醇厚柔滑质感会被稀释。

喝到变薄的茶汤时,很难过足茶瘾。

泡岩茶,如果想着喝茶方面稍做节省,更行之有效的做法是换一个盖碗。

正常泡岩茶,标准110毫升盖碗,投入8克左右的干茶。

沿用这样的茶水比例,如果单次只放一大半用量,那么,盖碗得另做调整。

平时自己一人在家喝茶,若是没有待客需要,不妨备一个80、90毫升左右的小盖碗。

如此,同样在注水没过干茶,接近碗沿时,泡出来的茶汤才不会过分被稀释。

既能保证风味,又能兼顾节省,实为双赢。

《3》

二、每次泡茶前养成称重量的好习惯。

早些年,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在茶桌上摆一个克秤。

觉得泡茶喝,没必要大费周章地称重。

随手抓一把放进去泡,浓有浓的味,淡有淡的美,哪来这么多讲究。

其实,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很容易造成浪费。

茶叶市场里,不论什么茶,核心产区、工艺精湛的成品茶都是稀缺资源,价格不低。

当你花了近千元的价位,按“两”(50克)的规格,买入一份好茶后。

如果在泡茶时,每次只是随手抓。

遇上细芽嫩叶的原料,常是每把都“抓多”超量。

每泡几次,一袋茶就见了底。

关键每次还会因为投茶量过多,造成泡出来的茶汤味道偏浓,始终尝不到一款茶的最佳风味。

简单想一想,就不难理解克秤的重要性。

做蛋糕、做糕点、玩烘焙时,糖霜、面粉、酵母等各方面用料的比例,尚且需要精准到克。

在茶桌上,喝着大几百上千,甚至每斤过万的精品好茶,如果没有提前称重,确定用量,未免太辜负好茶。

《4》

三、盖碗泡茶别盲目闷泡。

泡茶喝,不管是什么茶,都不建议盲目闷泡。

越好的茶,更不该心急于闷茶。

包括白毫银针、金骏眉、老丛水仙、牛栏坑肉桂等,盖碗泡茶时要讲究策略。

从第一冲到最后一冲,要牢牢把握泡茶节奏。

原则上,刚一开场时,要尽快分离茶水。

往盖碗内注入沸水后,要赶紧合上盖,抓紧时间,快速倒出。

内在茶味丰富的精品好茶,哪怕只有短短数秒钟时间的浸泡,也能呈现出香清甘活、有滋有味的状态。

要是直接闷泡,闷上半分钟、或者更长时间再倒出茶汤。

在短时间内,大量调动茶味物质。

将原本可供冲泡7-8冲左右的内在滋味,全部浓缩在第一道茶汤内。

泡出来的茶汤注定会浓苦,浓重的苦味盖过了好茶本身的鲜爽、清甜、柔润,实在得不偿失。

老话说得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盖碗泡茶好比跑马拉松,长跑期间最忌一开场就耗费过多体力。

一开始就闷泡,无疑是一开场就冲刺。

等到后续,体力不支后,注定难以维持,很难为最后的收尾画上完美句号。

所以,为了避免浪费,盖碗泡茶要遵守“先快后慢”原则。

前5冲、6冲左右,尽量快一些倒出茶汤。

后几冲,酌情调整,稍做延缓,依次往下加时。

等到彻底泡不出茶味,将整泡茶从头到尾细品慢啜一番后,更能合理利用每一分滋味!

《5》

四、泡淡的叶底先别扔,另有妙用。

认为一位茶友姐姐,她独爱喝白毫银针。

由于工作关系,她经常需要到外地出差。

这么多年来,每次出差在外,她的行囊里总会放几泡白毫银针。

用她的话来说,每天喝习惯后,有些离不开。

早些年,那位茶友姐姐出差到了北方,无意间解锁了一个喝白毫银针的新方法。

那时,那位常年生活在南方城市的茶友,临时出差到北方。

停留时间近一个多月,彼时刚好是旱季,推开窗出来的空气特别干,吹得皮肤很难受。

晚上,在旅店喝晚茶时,看着盖碗内彻底泡开的头采米针叶底。

一颗一颗肥芽,胖嘟嘟的,莹润可爱,鲜活有光泽。

茶友无意间想到,打算用银针的尾水敷一下脸,看下是否有效果。

于是将泡淡的银针叶底,继续用热水浸泡。

接着翻出湿敷棉,沾上茶水后,敷在面上。

剩下来的茶水则是装在小喷瓶里,用细细的水雾喷在四肢胳膊上。

第二天起来,再面对干燥天气,感觉状态明显舒缓很多。

至此那位茶友姐姐,便将这个习惯坚持下来。

并且在闲聊时,还跟我们分享了这个私人配方。

高山银针的茶氨酸含量高、茶味鲜爽清鲜、养分充足,在圈内属于公开秘密。

但关于享用白毫银针的小窍门、小诀窍。

这个方法对许多女性茶客而言,值得参考。

好茶当前,合理利用每一分茶味,充分发挥出好茶的价值,才算物尽其用!

《6》

然而,合理利用叶底剩余价值的方式,不止于此。

对一众老茶客来说,更常见的操作是“先泡后煮”。

先用盖碗泡,等到茶味泡淡后。

将叶底拨入煮茶壶内,烧水煮开,继续品尝。

以慧苑老丛水仙为例,盖碗泡到8冲之后,移去煮叶底。

煮出来的茶汤,粽叶香明显、汤水细润绵柔,别有风味。

很多老茶客,都有着自己的喝茶小习惯。

每天只要一有空,就喜欢坐在茶桌旁。

哪怕什么也不做,光是静坐,也能感到非常舒心放松,一点儿也不会无聊。

到了泡茶时,专注在手上的泡茶动作。

认真琢磨、仔细对比。

感受不同细节调整下,泡出来的茶汤滋味变化。

专注其中的喝茶感觉,甚好。

寂寂时光茶里过,悠哉似神仙!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仓鼠快死的七种表现英语

铜钱古币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