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砖:穿越万里茶路
一个人的茶缘,其实是一段时空的投影。这里面包含着你读过的书、行过的路、爱过的人和经历的事。冥冥之中,自有应和。我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然而据说父系一脉历史上从福建到浙江再到河北再到山西一路迁徙过来,母系一脉是安徽到江苏再到山西。我大学读书的时候,最感兴趣的课程是晋商研究,晋商的商业版图里很大一部分是开创了从福建武夷山到俄国圣彼得堡的万里茶路。我自己毕业后在很多城市厝居搬迁,随身的书基本是精简再精简,大学时代购买的书籍大多逸散,唯有当年大学时的教授葛贤惠老师所著的关于晋商的一本书《商路漫漫五百年》和早年版的一本《盐铁论》却始终没有送人。
清道光三十年之后,受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长江沿岸重镇汉口、九江、安庆都被起义军攻陷,万里茶路中断。而北方游牧民族和俄国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精明的晋商开始寻找新的茶源。很快,以洞庭湖边的安化、两湖交界的临湘、赤壁为中心的外输红茶、砖茶的中心产区就成型了。其中安化黑茶在在明代就被列为贡品,深受西北游牧民族的喜爱,中间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种,就是我们今天的茯砖。
我第一次接触茯砖,大部分是因为它的保健作用——茯砖是有“金花”的。金花是种益生菌,先是叫做冠突曲霉,后来叫做谢瓦氏曲霉,再后来又改为冠突散囊菌。反正不管学名怎么变,喝茶的人一律叫“金花”。金花多少是衡量茯砖的重要标准,而茯砖具有清血脂、解肥腻、通三焦的神奇作用,也多半是因为金花的作用。
金花除了保健作用外,还有就是让茶叶在新陈代谢的过程里逐渐醇化,创造出茯砖迷人的风味。不仅仅是闻起来有类似干黄花般的菌香,喝起来也很顺滑,基本没有苦涩,是非常明显的糖香。
我选自己喝的茯砖,反而更爱稍微粗老的茶青,其实比细嫩的茶青更容易生长金花。茯砖和熟普还是有不同,我自己觉得它没有普洱那么耐泡,但是五、六泡中,每泡的口感都有明显的不同,而且每泡都要滚水来冲,最后还可以用壶煮透,仍然能获得不错的茶汤内质。而请教过一些茶人,普洱也许可以放50年还有很好的品质(茶汤内容物),茯砖其实基本上过了30年,金花就已经完全死亡了,但是茶的口感会有另外的惊喜。
茯砖的叶底并不肥厚,仿若还有羸弱之感,可是却穿越百年,经历别的茶难以承受的水火蒸压,方才能释放出令人惊叹的能量。这不能不让人感叹,大千世界,万物有道,唯需自珍,终展光华。